新华网上海11月27日电(记者姜泓舟)“即日起出售系列理财产品,期限30天,收益率最高达5.2%,5万起购。”临近年终,这样的广告随处可见,虽然监管部门已经对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口头提出停发建议,但记者调查发现,各家银行目前的执行并不一致,揽储乱战短时间内难以收兵。
“差钱”是今年以来各家银行的共同感受,高息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正在挑战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半管制”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这种粗放型经营模式并不可持续且蕴藏风险,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产品创新。
变味理财实为揽储之用
今年伊始,受“负利率”影响,百姓的存款纷纷大搬家,思忖着怎样打好“钱包保卫战”。与此同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与日俱增,几乎全年无休地依靠发行大量理财产品来揽储。
根据普益财富统计,仅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规模达8.51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
随着监管层对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的监测从“月均”迈向“日均”,从一季度开始,商业银行就开始在为“日均存贷比”做准备,为了达到存贷比不超过75%的监管指标,在银行不愿意减少贷款的情况下,纷纷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增加存款,试图通过这样的捷径以解燃眉之急。
记者调查发现,临到季末,各大银行为冲时点揽存更是不惜代价,成本一路走高,某国有银行对1000万元以上的存款许诺千分之二的奖励,而且只需在银行里停留几天,纯粹为季末平头寸使用,此类情况在年底更是愈演愈烈。“最近银行里有几个大客户明确表示要把存款转走,因为别家银行开出的奖励条件更丰厚,最高可达千分之五。”一位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向记者透露。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刘建军公开表示,各家银行多靠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争抢资金,提高存款,压低存贷比,理财成为变相揽储,有悖代客理财的本质。
银监会自7月初就开始加强银行理财市场的整顿,建议“慎发”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9月30日又发文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揽储。近期,刚上任的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重申,要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日均存贷比指标的深入实施,仅为冲时点而存在的理财产品将会失去市场,尤其是一些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将会渐渐淡出,理财产品市场将会经历一个挤泡沫的过程。
花旗(中国)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表示,这一年以来,投资者的胃口被喂大了,鉴于A股基金皆跌跌不休,百姓投资渠道少且对风险忍受度低,中长期看来,1个月到3个月期的理财产品还是会广受青睐。
警惕疯狂揽储风险升温
今年以来,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以上,而9月5日和15日,根据央行要求,各家银行又上缴保证金存款准备金,预计约冻结银行资金9000亿元,银行流动性压力加剧。
“在今年整体信贷额度紧张,监管从严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来达到资产表内表外转换的目的,绕开信贷额度限制。”中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告诉记者,银行揽储花样百出,不少理财产品成了机构之间资金输送的通道,银行打着理财的幌子,以放贷为目的,从中赚取息差。
业内人士分析,中资银行间这一场“资金池”的账面游戏背后的潜在风险可能一直未被投资者所重视。佘闵华介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可分为“票据信贷类理财产品”“货币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等。然而在这些产品中真正在为投资者理财,保值增值的不多,部分银行采用“银银合作”或“银信合作”的模式来变相放贷。
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分析师方瑞强调,投资信贷类产品看起来能够实现保本保息,但其中存有隐忧。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其信用风险,信贷类产品大部分既无担保、也不保本。对于此类产品,银行业只是代销,未对其增信,万一企业出现偿付困难,造成的损失不容小视。
此外,持续上演的吸存大战导致的“冲规模”不仅会使银行存款波动剧烈、稳定性差,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佘闵华表示,银行还未适应“日均”指标的监管要求,季末、月末依然会调动资金来帮忙冲时点,如果银行依据季末的存款量来制定资金运用的话,容易产生失真的情况,所以银行揽存还需理性对待。
利率市场化治本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68亿元,而人民币存款同比减少2010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银行存款减少,未来各家银行争夺存款的竞争局面将愈发白热化。专家指出,依靠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揽储只能是暂时行为,未来还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产品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一蹴而就。应通过试点的模式,从点到面,逐一覆盖,比如可以首先考虑在民间借贷成本较高的地区推广,另外也可在机构治理水平高、资质优的小银行先行展开。
此前,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不少人士担心这将会冲击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数量和收入。
在邱思甥看来,明年全球经济将维持缓慢复苏态势,负利率局面或许还将继续,明年市场上的主流仍会是收益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而灵活度又较高的偏保守型理财产品。他认为,银行应在符合《办法》的范围内创新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理财品种,促进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借机树立银行良好的品牌形象。
郭田勇进一步指出,虽然银行高息揽储的格局可能短时间内还难以扭转,但随着《办法》的实施,目前鱼龙混杂的市场将得到规范,揽储目的性强的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将有所收敛,且部分产品也将有望回归正道,真正为百姓财富保值增值所用。他强调:“整顿只是治标,治本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突破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推进银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