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上周的快速下跌,本周市场显得极为纠结。缺乏利好刺激的市场,沿袭了之前的弱势格局,但随着点位的下移,特别是2400点整数关口的失守,成交量迅速萎缩到年内地量水平。多空双方均无意恋战,虽有零星热点,也难以激起跟进热情,虽有调整压力,也难以带动大规模的恐慌性杀跌。市场陷入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纠结当中。
国内外形势显然处于不太有利的状况,欧债危机始终难以平静,美股之前连跌六天,让全球股市承压。尽管美国的经济数据尚可,显示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市场似乎不愿领情,之前连续两天出现大跌。对于美股下跌的原因,美国同行们的解释是欧债危机和中国PMI(汇丰版)指数创新低;而当日A股下跌时,看空的理由也是汇丰PMI指数初值创新低和欧债危机深化。
对于欧债危机,我始终认为其与A股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解决债务危机其实只有“拖字诀”和“突然死亡”两种方式。但两者都需要付出惨重代价,很难说孰优孰劣。之前欧元区显然不愿接受“死亡”的方式,所以只剩下“拖”,问题是在“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有人掏钱,于是欧债危机的关键演变成掏钱方案的争论。有趣的是,美国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相对安静,一改过去的“老大”形象,虽然跟其国内的形势有关,但我以为这大概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对于A股来说,国内形势才是关键。随着通胀的回落,宏观经济减速是当前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且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导向之下,宏观底部难以预期。这才是市场走弱的最大原因。面对步入“类衰退”的宏观经济,对于政策导向的调整预期越发强烈,又构成了市场暗藏的支撑力量。当然处于历史低谷的估值水平,也是支撑因素之一。可是,有关方面采取的举措似乎并不能符合大家的预期,在几家金融机构存准率下调后,市场刚刚予以积极的解读,央行方面立刻出来否认。对于弱势中的A股而言,这无疑是当头棒喝,昨日市场的下跌破位也在情理之中。相对而言,最近两天的跌势还算温和。毕竟,从最近决策层频频的表态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控通胀、保增长的次序正在发生微妙的改变。
与此同时,证监会新政剑指过度融资的市场痼疾。本来这应该是件好事,因为这个市场太需要休养生息了。可最近令市场避之不及的国际板问题屡屡见诸报端,在相对弱势的股市环境中,这对本已脆弱的投资者信心无疑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打击。但就目前国内与海外的局势而言,在此时推出国际板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相信管理层也具有大智慧处理好股市的融资功能与投资者参与度的关系,毕竟失去了二级市场的交易推动,权益类市场对国民经济理所应起到的合理配置资源功能将大打折扣,其对中国经济而言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在当前的时点,国际板近期推出的可能性极低,投资者不应对此类利空过度反应。
所以剩下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只要耐心等待宏观政策转向即可。在此之前,市场仍将维持弱势盘整,甚至威胁到2300点附近的前期低点。对于行情的发展而言,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考验。而对于政策转向,个人以为其可能性正逐渐提高,毕竟在当前经济“内外交困”的格局下,如何避免重蹈2008年的覆辙或许将不得不摆在台面上来考虑了。(东兴证券张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