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听上去似乎算不上新鲜话题,但在外围经济普遍低迷、全球新格局有望形成的今天,把脉中国经济转型之路,寻找新增长驱动力却显得格外有现实意义。
在昨天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2012:多重冲击下的中国经济”论坛上,“转型”果然成了最热的词汇,与会专家纷纷为诸如刺激消费、提升服务业等转型问题出谋划策。
转型快才能占先机
所谓中国经济受到“多重冲击”,其中最大的当然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看来,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可以和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相提并论,“总的判断就是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的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
当然,这次与之前并不完全相同。他指出,眼下全球各国都在采取连锁行动,使危机周期发生变形,不至于突然陷入大箫条。但这些措施也会带来很多“新忧”,包括全球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各国高居不下的财政赤字等。“‘旧患加新忧’之下,使我们得到这样的判断,这次危机要想真正安然度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历数了发达经济体的诸多问题后,李扬也表示,全球化的背景下,有一方出问题,必有另外一方相反问题存在,因此这次危机很可能是一个新世界经济格局的开端。“事实上,目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们也不能盲目自大、乐观,现在是谁能率先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谁就可以在未来世界中占领先机。”
将迎房价拐点冲击
“我预计中国明年一二季度经济数据会非常难看,但下半年可能会有所回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判断,很大原因是由于国内房地产业将迎来真正的冬天。在他看来,国内本轮房地产调控已经持续了一年半时间,来自房地产行业各领域的风险正在上升,房地产销售量也有明显下降。随着大面积城市房价开始下降,中国房地产拐点基本已经出现,“房价是买涨不买跌的,如果有跌的迹象,连刚性需求也不会进入房地产。因此,明年前两个季度房地产投资会继续下滑。”
一边是海外经济已经陷入低谷,另一边中国又要受到房地产业的冲击,明年经济增速很有可能出现一定下滑。在这种状况下,应该使出哪些“杀手锏”呢?“其实铁路、高速公路、农业基础设施以及保障房方面的投资都会对明年经济有所支撑,”袁志刚说,“但我们还是应该要抓紧推进改革,包括土地要素市场、劳动要素市场、资本要素市场、还有人民币国际化等。”他还建议通过加大减税力度继续刺激消费。
明年“亮点”在哪
尽管对明年经济总体走势的预测都偏悲观,但众多专家也认为,中国经济依然还会有亮点,包括巨大的改革潜力、城市化进程提速、区域重新调整分工等,同时短期来看宏观政策操作也有很大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表示,现在中国经济走了一条区域结构调整的道路,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还很慢,比如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GDP增速有所放缓,但部分区域却依然靠投资拉动。“这种情况无疑在一段时间内起着支撑经济增速的作用,但是否真正能调整结构才是关键。”
张平也指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能够促进消费、引入创新,这些都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但目前不少国内的服务业都还受制于诸多管制,包括金融、文化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依然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有很多经济增长的能力,但现在当务之急是减少管制,要使市场提高服务劳动效率,才能使中国经济创新服务发展有进一步的前景。”(记者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