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在巴西马德拉港1号码头,“淡水河谷北京”号40万吨级矿砂船的压载舱破裂,发生漏水事故,成为中国船东协会抵制淡水河谷巨轮船队计划新的依据。
同月9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见到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守国时,他正在审阅一份即将上报交通部等部委的汇报材料。这份汇报材料强调,“最新发生的事故说明,40万吨级矿砂船的制造技术还不成熟,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堵塞航道,影响港口作业。重则造成港口环境污染,带来生态灾难。”
淡水河谷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一直致力于自建运输体系,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2007年,淡水河谷启动了打造超大型矿砂船队计划。该计划包括投资23亿美元,建造及长期租赁35艘40万吨级矿砂船。由于近年来淡水河谷开采的铁矿石,近一半被销售到中国市场,因此该公司的矿砂船队,将主要用于向中国运输货物。
但2011年上半年至今,中国船东协会已多次上书交通运输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反对淡水河谷大规模扩张船队的计划,并且建议主管部门否决淡水河谷40万吨级矿砂船停靠中国港口的计划。
“目前的国际航运市场运力严重过剩,形势甚至比2009年更为严峻。”张守国称,“在这种情况下,淡水河谷仍然坚持建造几十艘巨轮,运力增加上千万吨,将使世界航运市场的恢复遥遥无期。这些巨轮一旦投入使用,估计很多现在运铁矿石的20万吨左右的好望角型船,就没活干了。”
张守国还认为,淡水河谷在与中国的铁矿石贸易中已占有很大的优势,如果让其再垄断铁矿石运输,将更容易操控铁矿石价格,对中国的铁矿石进口产生更大影响。
无法停靠的巨轮
中国不具备让40万吨级船舶停靠的港口,成为中国船东抵制淡水河谷巨轮的一道天然屏障。
淡水河谷的首艘40万吨级矿砂船“淡水河谷北京号”,自2011年年初交付使用以来,始终未能在中国的港口停靠,完成其向中国运送铁矿石的目的。 2011年5月下旬,“淡水河谷北京号”实现载货首航,从巴西驶往中国。但这艘船没能到达大连港,而是中途生变,最终将装载的铁矿石运到了意大利的塔兰托港。
对此,淡水河谷铁矿石业务总裁马丁斯曾解释,在该船航行的过程中,淡水河谷接到中国主管部门的通知,称大连港口不具备接卸40万吨级船舶的条件,淡水河谷只好调整运输计划。接下来淡水河谷将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办理靠港手续,待主管部门批准后,再将巨轮驶入中国。
张守国告诉记者,外籍船舶停靠中国港口,需要提前报经交通运输、环保、海关等部门批准。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中国并没有能接待40万吨级船舶的港口、码头泊位和航道。据他们了解,中国的政府主管部门目前也没有这方面的建设计划。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尹震也证实,国家发改委没有正式批准过建设供40万吨级船舶停靠的港口,而且中国也没有任何一家港口接待过满载的接近40万吨级的船舶。但据他了解,目前国内青岛董家口港、舟山马迹山港及福建湄洲湾港等少数几家港口,具备40万吨级船舶的接待能力。
青岛港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集团在董家口新建成的港口具备40万吨级货轮的接待能力,但该港口尚未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验收,目前只能是试停靠、试运行。
而张守国则认为,在国家从未批准的情况下,国内个别港口声称具有接待40万吨级货轮的能力,要么是出于自身利益,夸大宣传,要么存在私自扩建的行为。这就如同汽车超载一样,如果真接待40万吨级船舶,必然会带来运行安全及环境方面的隐患。
操控铁矿石价格
除了航运安全的的考虑外,反对淡水河谷的巨轮船队计划还有更深层次的理由。
张守国认为,在铁矿石定价权方面,卖方(矿主)的地位比较强势。如果让这些矿主延伸产业链,加强对运输物流环节的控制,将来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时,肯定还会吃亏。
钢铁行业人士也认同张守国的观点。
中华商务网钢铁行业分析师马忠普告诉记者,目前从澳大利亚将一吨铁矿石到中国大概需要10美元左右,而从巴西运到中国则需要20美元。如果让矿主用更大的船将铁矿石从巴西运到中国,短期来看当然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淡水河谷操控价格。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矿主和航运企业合谋涨价的情况,或先提升海运价格,然后抬高铁矿石价格,或两者同步涨价,导致铁矿石价格节节攀升。
此前,淡水河谷曾提出来在中国沿海建立分销中心,也就是在中国沿海囤积铁矿石,然后与中国的钢铁企业进行现货交易。同时用40万吨矿砂船将巴西的铁矿石运到中国的分销中心,形成完整的物流链。
由于担心淡水河谷利用分销中心操控铁矿石价格,这一计划遭到了中钢协和大多数钢铁企业的反对,淡水河谷最终选择了东南亚建立分销中心。
来自淡化河谷的资料显示,其设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分销中心将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建成。淡水河谷将先用40万吨巨轮将铁矿石运到分销中心,然后再用较小载重量的船只将铁矿石运到中国。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淡水河谷的这种做法比直接用20万吨左右的好望角型船舶,将铁矿石直接从巴西运到中国的费用更高。马忠普称,40万吨矿砂船有着较高的运营成本,如果不能运行巴西-中国航线,将导致这种船舶出现运营亏损。
淡水河谷“弃船”?
“面对40万吨矿砂船亏损运营的局面,淡水河谷比较好的出路,一是放弃继续建造新船,二是与中国的航运企业合作,将这些船转卖给中国企业。”马忠普说。
张守国也认为,淡水河谷应该及时做出调整,采取损失最小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全球散货船运力进一步扩容。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淡水河谷并没有完全放弃造船的计划。
中国熔盛重工总裁陈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11年11月,熔盛已经向淡水河谷交付了一艘超大型矿砂船,该公司其余订单仍然在按原计划建造当中,并没有听说淡水河谷会放弃建造这些船。
虽然并不打算弃船,但淡水河谷为了降低其投资及运营成本,正计划在保留运营权的情况下,将这批船卖掉,并在积极寻找买家。
一位接近淡水河谷的人士称,淡水河谷也认识到以目前的方式运营这一拥有35艘船的超大型矿砂船船队,成本过高。于是希望出售该公司拥有的19艘超大型矿砂船——这并不意味着淡水河谷放弃了打造超大型矿砂船船队的计划。
“淡水河谷一直在强调,对出售这些货船的所有权持开放态度,但将保留运营权。”该人士称,“从长远来看,公司还是需要一支专用船队,来承担部分出口运输任务。”
事实上,即便淡水河有意出售货船,现在也并非卖出的好时机。
“淡水河谷订这批船时的价格,比目前的市场售价更高,即便是淡水河谷愿意亏损出售,作为第一艘这种类型的船,‘淡水河谷北京’号就出了严重的问题,到底是设计问题还是建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暂时还没有结论。况且目前全球市场散货船运力严重过剩,航运企业普遍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淡水河谷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评论。
正是因为如此,淡水河谷并没有放弃向中国交通运输部等部位申请40万吨巨轮在中国港口停靠的计划。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证实,淡水河谷仍然在做停靠卸货的申请,但交通部还没有对此做出结论,仍在做专题研究。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