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余湛奕)主题为“新形势下的中欧关系”的第五届“蓝厅论坛”2日下午在中国外交部蓝厅举行。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陈新、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闫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研究员林德山分别就中欧经贸合作、欧债危机、欧盟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中欧人文交流等作专题发言。
何茂春在谈目前中欧经济商业方面的合作和摩擦问题时表示,中欧之间的经济矛盾,有一些是错觉、偏见和误解造成的。如果用发达经济体的标准来要求正在成长发展过程当中的经济体的话,是欠公平的。中欧之间合作是主流,过去三年经历了金融危机,双边经济贸易仍以30%以上的速度发展,贸易差额也在慢慢收窄。中欧相互依赖多了,矛盾也会增多,这些矛盾不可能一夜之间得到解决,但必须要减少错觉、误解和偏见。
谈到欧债危机与欧洲治理问题时,陈新表示,欧洲国家债台高筑更主要的原因是出在欧洲的治理和结构上。欧元区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换句话说,就是欧元区有了自己的央行,没有自己的财政部。这是治理上的一个很大缺陷。从目前来看,11月29日,欧洲人刚刚通过了EFSF(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操作指南,但具体操作还需等到2012年年初才能实行。目前,市场的焦点也放在12月9日即将召开的欧盟峰会上,期待这个峰会上能有一个较好的方案出台。我们对欧洲和欧元抱有很强信心。
“在国际上和欧盟内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悲观情绪。比如欧元崩溃论、欧洲一体化倒退等一些说法和思想也弥漫在社会中。”闫谨说。纵观历史,欧洲一体化从来都是在危机和困难中向前发展的,在不断克服危机和困难中向前走的。目前欧盟及其成员国也正在设法采取各种措施,以确保欧元区的稳定。在这样一种危机之下,欧元区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这说明欧洲国家并未对欧元丧失信心。
林德山在改善中欧关系的人文环境专题发言中表示,中欧民众之间需要沟通和对话。他认为,欧洲人对中国人的理解包括中国人的文化思维的理解,远远比不上中国对欧洲人文化和心理的理解。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四位专家在专题发言完毕后,还与现场的中外记者展开互动交流,广泛讨论有关中欧关系的各种热点、焦点问题。
本届论坛由外交学院和外交部新闻司联合主办,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主持论坛,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做主旨演讲。
各国驻华使节、工商界人士、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等约240人出席了此次蓝厅论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