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纽约12月1日电(报道员李大玖)为纪念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纽约“视觉艾滋病”协会近日推出“达摩克利斯之剑——人类发现艾滋病30周年”绘画展。协会负责人帕特里克·韦布率领11名染有艾滋病病毒的艺术家以绘画的形式揭示这一特殊艺术群体从绝望到重生的心路历程。
画展11月29日至12月23日在有“现代艺术摇篮”之称的曼哈顿切尔西区举行。展览将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组成一个个独立单元,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了画家的人生经历。
韦布在接受新华社报道员采访时说:“艾滋病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充满危险和不可知,就像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亲身感受那样。”
大多数画家的早期作品大量使用黑色、血红、破碎的骷髅、十字架、残败的拐杖等。混乱的画面展现了人们感染艾滋病病毒初期的矛盾、绝望和迷茫以及对死亡、疾病的恐惧。
作品时间跨度最短的只有几年,最长的有20多年。随着年代的变化,大多数作品的画面尽管仍混杂着焦虑和复杂情绪,但色调逐渐变得明朗、鲜艳。很显然,画家们逐渐习惯了在艾滋病病毒威胁下的新生活,开始重新寻找人生的意义。
韦布介绍了他几幅作品的创作心态:“上世纪80年代,我的作品开始表现流行病带来的恐惧和狂怒。作为一个长期幸存者,我的作品追寻着同样的轨迹:探索疾病对人类的影响。1992年我目击了与我共同生活14年之久的男友之死,我从来没想过我会比他多活20年。我虽然有时觉得如临深渊,危险迫在眉睫,但至今很幸运地活着。我用我的绘画表达了这些感觉。”
迈克尔·戈尔登的作品则清晰展示了他不同时期的心灵变化过程。“从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现在,我作品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色彩。上世纪90年代,我所有作品使用的都是血红色、疤痕等。作品《感染》画的是一个盲人的手杖,手杖的外表包着斑驳的蛇皮,背景是棕色,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我曾经多次接近死亡,这些作品就像我的自画像,表现失明和皮肤病等艾滋病人的晚期症状。”
戈尔登说:“1993年至1994年我停止用绘画记录我身体病变的过程,作品开始变得健康而充满活力。我深信,不仅仅我的作品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我的身体和我对健康的信心都发生了变化,我的心灵逐渐愈合。”
戈尔登的创作喜欢以大自然为题材。他说,2008年的作品《因祸得福》以一只红鸟为主题,色彩鲜艳,充满活力,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赋予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含义。
“视觉艾滋病”协会副主任内尔松·桑托斯说,纽约的这些艺术家感染艾滋病病毒初期大多有过对死亡的强烈恐惧,“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和创作”。
已为艾滋病人工作了整整11年、经常看到死亡和疾病的桑托斯说:“我觉得我的人生很有价值,因为他们需要我。”
(来源:新华网)